2025年3月13日下午,绵阳市农业农村局330会议室内气氛热烈,四川农业大学与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“2024年四川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‘头雁’项目绵阳市片区导师团帮扶指导见面会暨‘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’授牌仪式”。会议旨在深化校地合作,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,助力绵阳市片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。
四川省农业农村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孔建雄,绵阳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杰,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任春红,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杨世义,动物医学院王娅教授以及绵阳市涪城区、游仙区、梓潼县、盐亭县、三台县5区县“头雁”学员代表共30余人参会。
杨世义强调:“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才振兴。‘头雁’项目不仅是培育个体带头人,更是构建‘头雁领航、群雁齐飞’的乡村人才矩阵”,学校将发挥农业科教优势,组织校内外专家组成导师团深入基地精准帮扶,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长效服务机制,及时解决“头雁”学员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。他强调,“头雁”需立足自身发展,带动农户及产业链协同共富,通过联农带农实现产业振兴。
随后,导师代表王娅表示,导师团将结合绵阳市“头雁”实际需求,通过“精准对接+资源共享+持续跟进”模式,持续深化帮扶体系,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助力学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“头雁效应”,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“头雁”学员代表何建国,结合自身学习经历,分享了参与培育的收获,表达了扎根乡村、学以致用的决心,展示勇攀农业高峰,厚植农村共富的情怀。他承诺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实际成果。他的发言道出了在场学员的共同心声。
在热烈的氛围中,会议迎来重要时刻——三家首批共建单位(仙特米业、永福农机合作社、鹅溪农机合作社)被授予“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”。共建单位负责人均表示,将以基地为平台,整合校企资源,为乡村人才培育和产业创新提供实践支撑。
陈杰在讲话中详细解读了政策支持体系:市财政将设立 “头雁专项基金”,对考核优秀的学员企业给予奖励;同时整合土地流转、金融信贷、税收减免等10项配套政策,构建“人才+产业+资金”的闭环生态。她还透露,绵阳将依托基地打造“一核三带”示范工程,即围绕孵化基地核心,建设涪江智慧农业示范带、龙门山生态种养示范带和丘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带,推动全域产业升级。
孔建雄在总结讲话中提出“三个聚焦”:聚焦产业需求定制课程,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,聚焦长效发展健全机制,形成“省—市—县”三级人才梯队。此外,四川省将推动高校、科研院所与孵化基地深度合作,建立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每年发布20项产业技术需求榜单,鼓励“头雁”学员牵头攻关,破解农业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未来,双方将依托“头雁”培育项目和人才孵化基地,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,培育更多懂技术、善经营、能带动的乡村产业带头人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3月14日,孔建雄、杨世义、陈杰同导师团队一起,深入“头雁”基地,共同为“头雁”出谋划策,共谱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。
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地址: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(新校区第七办公楼)
招生电话:15520719661(杨老师)教务咨询:0835-2886091(投诉监督及教务咨询)
博才教育提供技术支持
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